破解關鍵點:敦克爾大行動裡面的情節、人物是真人真事嗎?
很不幸地,在這部電影中,「事情是真的、人物是假的」。片中幾位出場的重要角色,包含湯姆哈迪(Tom Hardy)飾演的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費洛,都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而真正為大家所熟知的歷史要角,例如前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或是納粹頭子希特勒(Adolf Hitler)及其他高層,也都沒在這部片中亮相,頂多演講稿出現在報紙上而已。
那麼,諾蘭費盡千辛萬苦、撒了大把銀子,拍出一部沒有真實角色的歷史戰爭片,究竟是為了什麼?其實很多影評分析過,諾蘭想營造出戰爭中,面對空襲威脅與戰火肆虐時「人人平等」的概念。當一群盟軍士兵擠在茫茫大海中飄盪的小艇中,在德國轟炸機的眼中是沒有差別的,如同螻蟻一般,等待生存,或是死亡。
也因此,《敦克爾克大行動》中不但沒有真實歷史角色亮相,連主角都沒有,每個戲份較多的要角都是一條支線的片段,跟過去好萊塢式的英雄片大相逕庭。
但這不代表《敦克爾克大行動》脫離了史實,諾蘭在片中精準的使用了各個元素,力求貼近歷史實況。包括拍攝海灘撤退就在當年實際的撤退地點,並實際使用到了當年敦克爾克撤退時使用的船隻;同時,各種面對極大壓力與生死關頭時的情緒表現,包含跑離排隊隊伍、意圖偷跑上船的畫面,都是諾蘭精心呈現的戰爭實況。
電影中只出現三架英國戰機~「該死的空軍在哪裡?」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在於片中的的一句著名台詞:「該死的空軍在哪?(Where’s the bloody air force!?)」。這句話忠實反映了當年被困在敦克爾克海灘的數十萬聯軍部隊心聲,他們看不到太多英國空軍的飛機,卻時時陷入德軍空襲的威脅中。
根據史實,英國空軍在掩護撤退的過程中出動了2739架次的飛機,並損失了106架,同時擊落了德軍約140架的飛機。那為什麼敦克爾克的部隊會認為得不到空軍支援呢?這和空戰發生地點有很大的關係,大多在距離海灘很遠的地方;而英國空軍受限於燃油的時間限制,也無法持續待在敦克爾克空中隨時防禦。
敦克爾克大行動是史上最成功的…撤退?
總結來說,敦克爾克戰役最後撤出了超乎預期的人數,這要歸功於無數的平民百姓,他們駕著各式漁船、貨輪等非戰鬥船隻前來,甚至還有根本不適合渡海的遊艇與內河船隻,數百艘私人船隻就這樣每天從敦克爾克海灘運出大批盟軍。
從5月26日開始撤退,至6月4日敦克爾克陷落為止,共計有33萬8226人從敦克爾克撤出、抵達英國。等於在德軍的包圍網與空襲中,平均每天撤出3萬多人,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當然,有人撤退,就要有人擔任斷後工作。在6月4日德軍攻下敦克爾克時,擔任殿後工作的4萬法軍來不及撤出,全數成為俘虜,海灘上同時留下盟軍丟棄、無法撤走的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000輛汽車、75000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000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用物資。
但至少,成功保存性命的33萬8226名軍人,成為後來能繼續對抗德軍的力量,也為4年後的諾曼第登陸留存了基礎。
久違的歷史迷思~~
模仿遊戲 前傳!被遺忘的波蘭工程師雷耶夫斯基!
拿破崙 是矮子嗎?他真的不高,但也沒有想像中的矮喔
鬼月是吉月 ?朱元璋想獨享才造謠?朱元璋表示:誰散播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