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
台灣的朋友這樣說:天哪!快出門看雪!不止山區有下雪,平地終於也冷到下雪了,一片片飄下來,尤其落在路邊的車蓋上特別明顯;不過趁這些雪還沒融化前仔細看看,發現它們每一顆都有點厚度,而且不是卡通裡面畫的六角形美美的雪花,難道真正的雪其實長這樣?
破解關鍵點:台灣平地一片片飄落的雪,是真正的雪嗎?
其實平地看到大部份的雪,並不是真的雪,雪本尊另有其樣,我們所看到的其實是「霰」,注音「ㄒㄧㄢˋ」,英文「Sleet」;霰雖然和雪一樣都是固態降水,且顏色雪白,但因為溫度不夠低,來不及塑造出完整的結晶結構,所以才會出現融化速度較快、形狀為圓形或球狀的霰,不過這也足以讓我們過過下雪的乾癮啦!
不得不說,這次的霸王級寒流讓平常熱情如火的台灣著實受凍了,不用說陽明山、合歡山,就連微醺梅酒不知道的山頭都白茫茫一片,讓人忍不住一再讚嘆。既然就連台灣都上演真實版的冰雪奇緣,微醺梅酒決定要讓各位好好認識一下白雪的三妻四妾!
你知道什麼是雪,什麼是霰嗎?
先稍微解釋一下雪會誕生的美妙時機,當氣溫大約在零下5度的時候,水就會變成六角形的結晶體,由於重量變輕,就會從天空緩緩飄落,瞬間讓人進入偶像劇的浪漫場景中(歐巴~);不過要是溫度沒有低於零下5度,反而是在0度和負5度之間游移,就是霰登場的時刻了!
由於溫度不夠低,所以水只能勉強變成冰粒,也就是沒有固定結晶結構的「霰」,霰不僅重量大於雪,降落速度快,常常一落地就粉碎融化消失得無影無蹤,通常也會伴隨著滴滴答答的聲響,不像雪輕悄悄的;要是有朋友幸運捕捉到霰的模樣,可以和雪仔細比對一下,會發現真的差很大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