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涂達人    編輯/微醺梅酒

為什麼兒童必須乘坐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安全座椅為什麼要設在後座乘客座上,不能放在副駕駛座上?這些疑惑時常成為新手爸媽之間討論的話題,有些人雖然不明究理,依然乖乖遵守規定,但有些人認為這些規定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質疑政府是否太龜毛、管太多了?

在未有大數據之前,必須運用人力借助各種經驗值去發掘問題,只是要取得足夠的經驗值,常要耗掉太多的時間去搜集,致使事倍功半是常態。得力於科技的進步,目前最流行的「大數據」讓我們可以取得更多資訊,也讓統計變得容易,不僅可以探求民意,也可以運用大數據的分析擬定政策,讓政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

更何況進入21世紀,社會狀態變化快速,產生許多前所未見的全新事物,潛藏的風險因子也有別於以往所了解的,變得更加複雜,如何去因應這個巨大的變化就成為一個相當重要課題。

我們常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必須好好照顧,在生育率日漸下降的同時,如何降低兒童死亡率更是重中之重。0至6歲的幼童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死亡陰影如影隨形,大致上可將死亡原因區分為自然死亡與意外死亡。如果要避免自然死亡,在懷孕期間即予檢查出先天性的因子,可以選擇投藥治療或是中止懷孕;如果要預防意外死亡,就應該從過往的意外事件中找出風險因子,指導父母或監護人應避免類似的行為以防止意外,從而降低0至6歲幼童的死亡率。

關於預防幼童意外死亡,美國已經成立兒童死亡回顧(child death review, CDR)小組,對於兒童(根據美國的定義,18歲以下即是兒童)死亡事件,由跨領域單位包括社政、衛政、警政、法醫及各種社會團體,了解導致兒童死亡的情況,針對該事件各負責部分提出報告,再從報告中檢視死亡事件的前因與潛在因素,從而提出建議,透過行政管道實行禁止或改善的措施,亦即透過兒童死亡事件回顧來檢視社會安全網的漏洞,將漏洞去除使社會更加安全。

許多父母關心的兒童安全座椅規定,即是在甚多的車禍致死個案中,發現兒童致死率偏高,進而發現兒童死亡原因多半為頸椎等骨折致死,起因於汽車撞擊力大,造成兒童頸椎無法負荷而骨折致死,縱使是由成人抱著的幼童亦是如此。這樣的發現,促成交通法令的修改,如果沒有個案的累積,如果沒有一群熱心的人士願意投入去發掘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相信枉死的兒童仍然不少。

又如幼童趴睡還是仰睡好?幼童應該跟大人一起睡嗎?還是睡獨立的嬰兒床比較好?嬰兒身上綁上平安符等帶繩飾品安全嗎?種種屬於不安全的風險因子透過兒童死亡事件的回顧方式被發掘,這樣的做法對於維護社會安全、減少意外發生擁有極大的價值。

國內已經有學者專家從美國取鏡,準備在台灣推廣,國民健康署目前先擇定台中市、高雄市、花蓮縣試行,以0至6歲的幼童為對象,我們期待經由大數據的資料搜集與分析,選擇案例再透過兒童死亡事件回顧工作小組的成員報告,提出意見及做成建議的過程,能促使行政機關修法或制定新的法規來消弭可能發生意外的風險因子,使0至6歲的幼童得以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以上內容為蘭姆酒吐司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未事先取得授權同意,請勿任意引用、節錄或是修改,謝謝您

是戲水還是 溺水 ?你以為小孩像是站在水中不動 但他可能已經溺水了!

網路瘋傳將自己 身體埋在沙子 裡小心喪命,是真的嗎?若忽略這些重點真的有危機!

當盲人把手杖高舉過頭頂時 ,表示他正遇上困難在尋求幫助?這是錯誤資訊,轉發分享無法幫助視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