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這樣說:兒童醫院戴殿祿主任微信:願不在兒科相見!不吻孩子手和嘴,不要沖孩子喘氣。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和孩子入嘴同一個食物,孩子食物自然冷涼不要用嘴吹 。從我做起換種愛的方式!12月份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疱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后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疱疹,疼的無法進食。醫生警告家人,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唾液,和唾液飛沫傳染的。不要點贊,請轉發!

破解關鍵點:這次疱疹性咽峽炎是大人透過唾液、飛沫傳染給小孩子的嗎?

謠言是假的,健康、未接觸病毒的大人才不會傳染疱疹性咽峽炎給小孩子呢,除非本身已經生病了!先說謠言本人就是長這樣,微醺梅酒沒有修改任何一部份,完整保留濃濃的中國大陸氣息以及奇怪用字的原汁原味給各位看看,應該不難推測這謠言是從中國大陸微信WeChat散播開來的。要破解這則謠言,必須先跟各位解釋「疱疹性咽峽炎」是什麼,還有親吻小孩子的手和嘴、共用餐具、對食物吹氣是否真的會傳染等等的問題,請大家繼續看下去啦!

戴殿祿主任真有其人,但謠言不是他說的

大約在去(2017)年6月間,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以下這個版本的謠言,算是這次謠言的前身:

❎不吻孩子手和嘴👋👄❎不要對孩子喘氣💨❎不喝孩子的水杯🍼❎也別讓孩子喝大人的水杯🍺❎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和孩子入嘴同一個食物👄🍙🍜❎孩子食物自然冷涼不要用嘴吹🛇 👄從我做起換種愛的方式!6月份新的一輪病毒感染將要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的無法進食。提醒家人,病毒是大人通過唾液和唾液飛沫傳染的,希望大家動動手指,分享出去。

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文字都和這次謠言一模模一樣樣啊!只差沒有加上「兒童醫院戴殿祿主任微信:願不在兒科相見!」而已。不過說到兒童醫院戴殿祿主任,微醺梅酒也認真查證了一下,確實在中國大陸有一位「戴殿祿醫師」,但不是兒童醫院的醫生,正版的戴殿祿醫師擅長領域是甲狀腺癌、乳腺癌等等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和小兒科毫不相干啊!而且除此之外,微醺梅酒也發現中國大陸微信、論壇流傳的謠言開頭寫著「轉發兒科主任微信:願不在兒科相見(原文:转发儿科主任微信:愿不在儿科相见)!」可見戴殿祿醫師的名字是被有心人士盜用了,想藉此營造一點可信度,可惜在微醺梅酒抽絲剝繭之下,依然破功!

「疱疹性咽峽炎」究竟是什麼?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的資訊,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的資料,微醺梅酒發現原來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是腸病毒的其中一種,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腸病毒71型是引發疱疹性咽峽炎的常見病毒型別,而疱疹性咽峽炎常見的症狀有突發性發燒,可能會連續數天,口腔會出現紅色小斑點、小水泡,一旦小水泡破掉就會變成小型潰瘍,容易疼痛導致小孩厭食、嘔吐,頭痛、喉嚨痛或是無力感也是症狀之一。雖然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但病患多半是10歲以下小朋友,尤其是6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嬰幼兒。

疱疹性咽峽炎的途徑為直接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或是飛沫,雖然感染疱疹性咽峽炎的小朋友在感染第一週最容易再傳染給他人,但病毒在小朋友的口沫中可以存活1~2週,在糞便裡可以存活2~3個月,也有可能在曾經接觸的玩具、傢俱上存活。

看到這邊,再和網路謠言內容比對一下,實在沒道理說「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唾液,和唾液飛沫傳染的」呀,大人處於很健康的狀態,根本不會有這些問題,除非今天感染疱疹性咽峽炎是大人自己,那當然要避免和小朋友直接接觸或接觸唾液、口鼻分泌物囉!所以謠言是假的,不僅假冒醫師名義發言,還欺負大家對於疱疹性咽峽炎的不了解,隨便亂唬弄「換種愛的方式」,實在是太瞎了啊!!!

該如何預防疱疹性咽峽炎?

雖然謠言是假的,但微醺梅酒還是先叮嚀各位幾招預防疱疹性咽峽炎的最好方法,除了加強注意孩童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居家環境的衛生和通風也很重要,也要避免在流行期出入公共場所降低染感機率,有出現類似症狀者也要儘速就醫、隔離,以免傳染給他人。

另外正確的消毒也是很重要,因爲病毒在50以上的環境就會迅速失去活性,所以食物妥善加熱烹調就是必須的,小朋友的內衣褲浸泡熱水、接受陽光照射也可以減少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和腸病毒71型;使用500ppm濃度漂白水(家用5%~6%濃度的漂白水5匙加入10公升的水)為居家環境消毒也是很不錯的辦法,假如是要清潔生病小朋友的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曾經接觸的表面,就建議使用1000ppm濃度的漂白水。

最後還是要告誡大家,別因為收到疑似某某醫師發言的網路訊息,就以為是真理而不容質疑,其實有很多錯誤資訊都是不知情的民眾編撰後,再加上醫師名字藉此取信大眾,所以很需要各位保持冷靜、學習質疑,確認訊息真假與否後再選擇分享也不遲噢~

台大退休主治醫師陳棠 :「喝熱水能清除感冒病毒!」你知道陳棠不是醫師是銀行董事嗎!?

真的是吃屎長大的?網傳 吳郭魚吃豬糞 長大的?這誤會可能有點大~

千萬不能 注射流感疫苗 ,因為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把流感疫苗污名化實在很不OK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