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微醺梅酒將台中太陽餅歷史摸透透,因訪問緣故帶回兩盒來自「23號太陽餅店」的太陽餅,口味分別有原味和蜂蜜,很大方地分享給吐司客,之後好幾天的下午茶良伴就交由太陽餅擔任了。
印象中尚未品嚐過「23號太陽餅店」的太陽餅(關於台中太陽餅歷史詳情請參閱台中太陽餅老店到底是哪一家?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der!),所以吐司客不免俗先上網搜尋了食記,想看看大家評價;雖然相關食記篇數不多,但仔細一瞧可以發現,這些食記不是店家特地花錢請部落客撰稿,而是網友自動自發的分享,況且試吃評價普遍滿意,更令人期待即將到來的午茶時光。
從小吃到大的純粹雋永
雖然「太陽餅」名稱來由和製作店家、糕餅美味程度的關係較為深刻,但吐司客每每從台中人手中接過太陽餅時,總覺得台中人的好客熱情瞬間在指尖漾開,像是太陽日日露面,卻相看不厭。當然,太陽餅本身的滋味,更是純粹雋永的美味,很少有一項美食可以從小吃到大,且味道不需更動太多。

23號太陽餅店的包裝外盒,由簡單大方的金色花紋印上大紅底色,尚未開啟盒蓋,傳統氛圍已悄悄瀰漫在四周;盒蓋掀起,10個太陽餅乖巧地排成兩列,不同於記憶中的五個、十個太陽餅同裝在一個塑膠袋裡,原來現在包裝已經改成一個一個分裝了啊!也是,以往分食過程總是需要拿個小盤子、小紙盒盛接,單個包裝方便許多。
經典的外酥酥.內軟軟
伸手先拿個原味試試,對吐司客來說,每回吃太陽餅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吃才能不放過任何一片酥脆的外皮,畢竟太陽餅最好吃的部分,就是薄透如紙的外皮,伴著中間甜而不膩的內餡一同入口,所以吐司客總是努力張大嘴,不想釀成任何一絲機會,看到一片外皮落在手邊的窘境。

而這塊太陽餅,如實地喚醒沉睡的味覺記憶,酥感外皮一層又一層,層層疊疊卻又不過分緊密,層與層之間留有一點空間,不至於讓人覺得味蕾被外皮束縛,還有餘力往下探究甜味內餡;帶有光澤的內餡,安穩自在的伏在其中,溫軟口感加上微甜滋味,吐司客很懷疑有誰可以抵抗得了,尤其看到內餡即將流瀉而出,趕快以口接食,此時再配上一杯紅茶、綠茶或是烏龍茶、普洱茶,只有圓滿可以形容(身材或許也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