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姆酒吐司

來點Sense/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 台灣 藍染文化

藍染文化

藍染文化

有時淺藍,有時靛藍,藍與藍之間的留白處,時而是細膩小巧的片片花瓣塗漾,時而是水墨畫一般的山間雲朵,各位應該都有看過這樣的天然植物染作品,可別小看它,它們可是歷史悠久的「藍染文化」。

什麼是「藍染」?

簡單來說,就是將植物本身帶有的藍靛素成分,運用各式不同的技藝工法,在平淡無奇的白色布料上發揮創意,印染出獨一無二的圖樣,就是「藍染」
在台灣,目前積極栽種且最常使用的藍染植物為台灣藍草山藍(又名馬藍)、木藍以及蓼藍;藍草植物採收後,必須先透過加工技術取出其中的藍靛素成分,製成藍靛染料,再經過特殊的建化還原染夜,才能在布料上印染出深淺不一的天然藍。
不得不說,藍染是大自然賜與人類的禮物,藍草製成的藍靛染料色澤優雅,耐光興佳,不易褪色,並且會散發出特別的芳藍氣味,而這股淡淡的天然氣味具有護膚、防蟲的功能,不難想像藍染在台灣特色文化之中的重要性。
台灣藍草山藍(右)、木藍(中)與蓼藍(左)。(圖/藍的禮讚2016展覽現場拍攝)

先民的智慧結晶一度沉睡

在台灣,客家藍衫以及先民的青布衣,都是藍染文化的具體呈現;除了台灣之外,日本、印尼、中南美洲等地區皆發展出獨特且精湛的藍染工藝文化,從先民流傳下來的古老織品就可以一探究竟;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藍染文化逐漸沒落,甚至被世人遺忘,就連藍染文化曾經如此盛行的台灣,也一度中斷了這項技藝的傳承。
17世紀,山藍、木藍等藍草植物曾經是台灣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但到了19世紀,德國發明染色便利的合成染料,導致人們對於藍靛染料的需求大幅下降,台灣因此不再種植山藍、木藍,藍染文化也逐漸失傳。
製作精美的藍染作品。(圖/藍的禮讚2016展覽現場拍攝)

天然藍再次嶄露頭角

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馬芬妹研究員積極鑽研台灣植物染色領域,致力於復興台灣藍染文化,不僅走遍台灣南北尋覓台灣藍草山藍與木藍品種,並且前往日本東京、京都、沖繩各地,進行考察研習,拜師學藝,還原台灣傳統藍染所需要的工藝技法;隨後,馬芬妹研究員將藍染工藝技術一一傳授,喚醒沉睡已久的藍染文化。
如今,台灣各地皆有技藝精湛的藍染工坊、工作室,除了推出藍染研習活動、展覽,也不斷求新求變,將藍染與觀光、休閒、美學設計結合,賦予藍染文化截然不同的面貌。
藍染作品。(圖/藍的禮讚2016展覽現場拍攝)

 

微醺梅酒推薦你再看看這幾篇
來點Sense/誰說 農場換工 只能到國外?說走就走!我們在宜蘭南澳
LINE群組說:「 洋蔥擺室內可以吸病菌預防流感 !」那麼神?
日本御守 跟食品一樣有「有效期限」 只保佑你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