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姆酒吐司

長得醜真的會落榜?古代 科舉 考試到底憑實力還是靠閣下的尊容?

科舉

科舉

歷史這樣說:即將邁入五月,各式升學考試、國考輪番上陣,全台灣加起來應該有數十萬人現在都咬著指甲、剉咧等著上考場了!很多人都說考試「除了憑實力,還要靠運氣」。對於中國歷代的科舉考生來說,這運氣牽扯的範圍可廣了,從老爸幫你取的的大名,到老媽生給你的尊容,全都是關鍵啊!

破解關鍵點:歷史真的有多位考生因為名字取不好、長得醜而落榜?

中國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至清末廢除共歷經約1300年,對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方式及人文思想都產生極深遠的影響,有些甚至至今仍殘存在華人的觀念與文化當中。自從唐朝武則天之後,更在科舉中設立「殿試」,由皇帝或重臣主持。

但是,到了最後定名次時,這名單不論是閱卷大臣事先過濾,還是送到皇帝眼前最後定案,都是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不論是面貌、姓名甚至是省籍,都有可能成為改變名次的關鍵,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歷史上的倒楣鬼吧!

長太醜,狀元變榜眼?

明朝建文帝二年的庚辰科,顯然是屬於江西人的一年,進士及第的三人全都是江西子弟。但其實,原先的名單應該是由王艮奪魁的,但因為他的相貌醜陋,因此被建文帝給黜為第二,改列他的同鄉胡廣為狀元。

這位醜榜眼雖然不受建文帝青睞,但在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攻入南京時,王艮服毒自盡,以身殉國(建文帝如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反倒是建文帝看得順眼的胡廣,變節依附燕王,而後官運步步高升,但會不會又是因為胡廣長得順眼,所以才能成功變節依附燕王,這我們就不予置評了。

古代科舉考試,長得太醜會當不了狀元啊!(圖擷取自網路)

名字取不好,名次沒得好!

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甲辰科的狀元,原本是屬於一位叫做孫曰恭的考生。沒想到,「曰恭」這兩個字在明成祖眼中就是合成一個「暴」,當皇帝的最怕被罵暴君了,馬上把原本的第二名拉上來當狀元。這個撿到狀元的幸運兒,他的名字正巧就叫邢寬,音似「刑寬」,或許明成祖真的很想當個仁君吧?

另外在清穆宗同治七年戊辰科,有一個考生叫做王國鈞,感覺是個滿正常的菜市場名,但聽在慈禧太后的耳裡就是「亡國君」;還有一位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的吳情,一聽到就會馬上令人聯想到「無情」。這兩個倒楣鬼,本來也都是可以名列狀元的,就因為出生時名字沒取好,與天下第一名的頭銜失之交臂。

省籍不對,狀元也沒門!

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有個江南人名叫趙翼,卻因為過去已經有太多來自江南地區的狀元郎了,乾隆因此決定把第三名的陝西人王杰提拔為狀元,趙翼因此無緣奪魁。各位看官可能會問,乾隆為什麼不提拔第二名的呢?因為這個第二名的榜眼胡高望,仍然是一位江南人士呀!電影好像也常演,如果某個地方的人民太會考試,皇上會派人來看風水,看看是不是暗藏龍脈,這原理好像差不多。

至於被乾隆特地拔擢的王杰,果然也不負乾隆的提拔之恩,在朝中敢於忤逆貪官和珅,不與他同流合汙,人格之高尚深深為後世所稱讚。

除了上面幾種超瞎的原因之外,這一千多年來還有很多無厘頭的理由,讓許多經綸滿腹的才子無緣名列狀元。除了寫錯字、書法太醜這些好像不能完全怪老天爺的因素之外,還有人因為與皇帝的夢境不符合、彌封的卷子拆不開甚至是與哥哥同時上榜,通通與狀元無緣!

看來,考試真的不能只憑實力,長相、名字也非常非常重要呢!是說,叫什麼曾效維、莊勁萊或是陳詩婷的,這些在古代科舉時,究竟會獲得什麼名次,真的是令人堪憂啊!